Last updated: 19 Sep 2025 | 13 Views |
小编导读
抽筋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多见于小腿、脚底或手掌。中医认为,抽筋的发生不仅仅是肌肉本身的问题,还与肝血、津液以及外邪等因素密切相关。今天,华侨中医院推拿科中医师—刘财蓬医师将从中医角度出发,来聊聊中医怎么看“抽筋”,以及如何缓解。
什么是抽筋?
抽筋(肌痉挛)是指肌肉突然发生急性收缩,常在夜间、肌肉长时间紧张或遇冷时出现。发作时局部会出现硬块,伴有短暂疼痛。一般来说,如果能及时活动关节或正确牵拉肌肉,疼痛会逐渐缓解。
中医对抽筋的理解
- 肝血不足
在中医理论里,肝主藏血,主筋。如果肝血不足,筋得不到濡养,就容易突然收缩,从而引发抽筋。
- 风寒湿痹
夜间属阴,血行缓慢,加上气温较低、活动减少,如果再受寒湿困扰,就容易导致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引起抽筋。像肩周炎、扳机指、足底筋膜炎等筋脉疾病,也常在夜里或清晨时加重。
- 津液亏虚
人体约 70% 是水分,津液是血液、淋巴液、消化液、汗液、尿液等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润滑关节、腔体,并帮助维持体温。
如果经常熬夜、劳累过度、在烈日下出汗过多,或者长期腹泻、呕吐,就会导致津液不足,筋脉失去滋润,更容易发生抽筋。
缓解抽筋的小方法
1. 小腿抽筋:承山穴(BL57)
位置:踮脚或勾起脚尖时,小腿肚中央会出现一个凹陷,就是承山穴。
取穴方法:用拇指或掌根按压 5–10 秒后放松 10 秒,反复约 10 次。
2. 脚底抽筋:涌泉穴(KI1)
位置:将五趾内收屈曲,足心前部凹陷处即是。
取穴方法:用拇指按压 5–10 秒后放松 10 秒,反复约 10 次。
3. 手掌抽筋: 合谷穴(LI4)
位置:手背第 1、2 掌骨间,第 2 掌骨中点处。
取穴方法:用拇指按压 5–10 秒后放松 10 秒,反复约 10 次。
温馨提示
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抽筋,但如果经常发生,就说明身体可能存在肝血不足或津液亏虚的问题。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 调养肝血,保持津液充足
• 避免受寒湿
•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
只有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态,才能真正减少抽筋的发生。
医生介绍
刘财蓬中医师
■ 毕业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专业本科 。
■ 进修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从事中医推拿科临床工作 6年)
【擅长】
擅长治疗头痛、颈后部疼痛、眼圈痛、颞頜关节炎、桡骨茎突腱鞘炎、胸疼、喘不上气、手术后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出诊安排】
① 3楼/314房间肿瘤內科:周二 、周三、周四、周五 、周六、周日
08:00 - 16:00 出诊
12 Sep 2025
5 Sep 2025
29 Aug 2025
22 Aug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