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解码|癌症来临前,这些身体密语您接收到了吗?

Last updated: 22 Aug 2025  |  127 Views  | 

防癌解码|癌症来临前,这些身体密语您接收到了吗?

小遍导读
当今泰国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上班族需要与时间赛跑,工作繁忙,甚至昼夜不停地工作。这种高度紧张和缺乏平衡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 “上班族疾病 ” 或称 “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的主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现代医学称这类病为“非传染性疾病”(NCDs),主要包括:
1.心血管系统疾病
2. 癌症
3. 糖尿病
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不具有传染性,不能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部分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些疾病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例如:

 • 不健康的饮食结构。
 • 睡眠不足、长期熬夜。
 • 高强度的工作负担。
 • 长期精神压力,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

这些风险因素常年累积,逐渐损害身体健康,使疾病缓慢发展,直至显现出临床症状。因此,非传染性疾病通常属于慢性、长期进展性疾病,其病程发展缓慢,但影响深远。

!癌症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间,而是10–30年的积累!


在众多非传染性疾病中,癌症是令许多人尤为担忧的一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癌症已逐渐成为“上班族疾病”的代表之一。由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不当、作息紊乱、压力过大等,容易导致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发生异常变化,最终发展为癌细胞。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感受:“怎么现在得癌症的人这么多,而且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这类报道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使大众对癌症充满了恐惧感。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癌症其实是一种慢性病,其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漫长的病理过程,往往需要 10 年、甚至 20至30 年才能发展到可被临床检测到的程度。因此,如果能在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有效干预和阻断,是远优于等到确诊后再治疗的。尤其对于某些类型或某些阶段的癌症,治疗手段相当复杂且效果有限。

医学研究表明,在癌症尚未形成、仍处于“可逆状态”的阶段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节身心状态,是有可能阻止甚至逆转病变过程的。但一旦癌症形成,其恶性程度和破坏力会迅速增强,想要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将变得极其困难。华侨中医院蔡佩玲资深中医师的视角出发,从今天起、关注自己身体某些不舒服,将把它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是癌症来临前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


中医理念:防患于未然,调理于未病
《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病”

中医理论强调 “以人为本、整体调理”,其核心在于“治未病”理念,即预防重于治疗,注重防患于未然,强调“治人”胜于“治病”。在中国古代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意即:上等的医生擅长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进行干预,而不是等到疾病形成之后才去治疗。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对于预防保健的高度重视。在中医看来,预防可分为三个层次:
1.疾病发生前的预防(未病先防)。
2.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控制(已病防变)。
3.痊愈后的防止复发(瘥后防复)。

其中,“未病先防”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而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调摄、自我关照。有时身体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如疲倦、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情绪波动等,虽然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但往往被人们忽视。

那么,身体有哪些细微变化可以作为健康预警信号?即便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我们也应增强健康意识,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调理,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治未病”不仅是中医独特的医学理念,也是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方向,是我们共同守护健康的关键所在。

癌症前的预警信号,您是否忽视了?
以下是常见癌种的早期表现 为预警信号,!为高危警告):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乳房有胀痛感,或无明显胀痛症状
  • 乳腺组织异常增生
  • 患有慢性乳腺疾病
  • 乳房长期红肿发炎
  • 乳头或乳房部位反复出现皮疹
  • 检查发现乳腺或乳腺导管有纤维瘤或纤维组织硬块

可疑症状

  • 触摸到乳房有肿块,腋下淋巴结肿大
  • 乳头凹陷,有分泌物或出现溃疡
  • 乳房皮肤出现红斑、发热,有皮疹
  • 乳房皮肤凹陷、粗糙,外观似橘皮
  • 在腋下可触及肿块
可能患病的趋势
  • 乳腺癌

.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右侧肋骨下方有刺痛或胀痛感
  • 经常感觉腹胀、腹部不适
  • 有脂肪肝问题
  • 曾感染过肝炎病毒
  • 有肝硬化的情况
  • 患有慢性肝病或慢性肝炎炎。

可疑症状

  •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 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腹水
  • 原因不明的低热
可能患病的趋势
  • 肝细胞癌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感觉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常常腹痛、腹胀
  • 胸口有灼热感
  • 常患慢性胃溃疡或检查发现息肉
  • 感染幽门螺杆菌
  • 胃粘膜发炎且粘膜异常增生
可疑症状
  • 食欲不振、恶心、体重减轻
  • 触及下腹肿块,下腹疼痛
  • 可能出现呕血
  • 大便呈黑色
可能患病的趋势
  • 胃癌

.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腹胀,腹部胀痛,消化不良
  • 排便异常
  • 下腹疼痛
  • 月经异常,可能有阴道出血
可疑症状
  • 盆腔部位疼痛或有压迫感,腰痛,性交时疼痛
  • 频繁排尿
  • 阴道异常出血
  • 腹部增大,下腹部隆起,有腹水现象
  • 食欲不振,恶心,体重减轻
可能患病的趋势
  • 卵巢癌

.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下腹部疼痛
  • 月经异常
  • 异常大量白带,可能有异味或带血
  •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或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疱疹、尖锐湿疣
可疑症状
  • 月经期间、绝经后或性交时出现点滴出血
  • 腰背部疼痛,骶尾骨区域疼痛,尾骨痛
可能患病的趋势
  • 宫颈癌

.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持续性咳嗽
  • 经常发生肺部感染问题
  • 有吸烟史或接触二手烟
  • 长期生活或工作在污染环境中,长期接触化学物质
可疑症状
  • 咳嗽时带有血痰
  • 呼吸急促,气短,可能有声音嘶哑
  • 持续胸痛或胸部紧闷
  • 可能出现持续低烧
  • 容易疲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可疑症状
  • 肺癌
.
发病前的预警信号
  • 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排便不尽
  • 腹痛、腹胀、腹部胀满
  • 肠道检查发现息肉
可疑症状
  • 排便带有粘液血液,鲜红或暗红色血液混杂
  • 大便形状和大小异常,如变细呈细线状
  • 可能触及腹部肿块
  • 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可疑症状
  • 肠癌

.

《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病”
“治未病”的方法是为了让身体始终恢复平衡、增强正气、提升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从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做起,改变饮食方式,做到饮食多样化,口味不过于辛辣,每天定时吃三餐,尤其重视早餐和午餐,晚餐则应适量少食;晚上按生物钟休息睡眠,早晨按时起床;适量运动,或者偶尔远离城市喧嚣,到郊外放松身心,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心情放松。这样有助于体内异常细胞恢复正常,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远离疾病。


注意事项
除了我们日益关注身体健康之外,最后当发现自己身体不适时,应尽早咨询医生,及早诊断与治疗。如果您即使只是有一些轻微的健康问题,也应尽快就医治疗,或可咨询中医师,通过体质分析了解自身状况,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生活方式。不要拖延,以免小病变成慢性病,既难以治疗,又可能发展成我们意想不到的严重疾病。

医生介绍
蔡佩玲资深中医师
■ 毕业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专业本科。
■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肿瘤科)专业硕士学位。
(从事肿瘤科临床工作10年)
【擅长】
擅长治疗普通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肝病、疲劳综合征、痹症、血液病等; 各种恶性及良性肿瘤、 如肺癌、乳癌、鼻咽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癌等、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癌性疼痛、 减轻放化疗副反应。
【出诊安排】 
① 3楼/305房间肿瘤科:周一、 周五、 周日 08:00 - 16:00 出诊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蔡佩玲资深中医师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best use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you can go to our Privacy Policy  ,  Cookies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