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保护身体健康,郑良好资深中医师分享关键的中医调养方法

Last updated: 31 Jul 2023  |  426 Views  | 

全面保护身体健康,郑良好资深中医师分享关键的中医调养方法

小编导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身体的关爱和呵护。然而,身体是我们生命的根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郑良好资深中医师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调养方法,帮助您们调养身心健康、快乐的生活。

身体不平衡的原因
忙碌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和社交等各种活动可能让人忽视了对身体的调养。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疲劳可能让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身体处于不适当的状态,从而缺乏调养。阴阳不平衡,特别是男女更年期更甚,时热时冷,心情紧张,暴躁。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适当的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肌肉和骨骼的功能下降及抵抗力下降,容易发脾气,睡眠不宁,夜间小便过多等症状。增加患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身心健康。
简单的说,现代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身体缺乏调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调养方法。中医调养身体的核心理念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增强抵抗力,以达到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中医调养身体的常见方法:
饮食调理:合理膳食是中医调养的重要方面。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选择适宜的食物。常见的调理方法包括:
温热体质可多食清凉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寒凉体质可多食温热食物,如姜、桂皮、羊肉,黑胡椒粒加猪骨煮汤吃。
平和体质可适度调和饮食,保持均衡。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尽量在10点前入睡,每天早晨在6-7点醒来。根据中医理论,凌晨1-4点是肝肺脏的排毒时间,因此这段时间最好能够保持安静,充足睡眠有助于滋养阴血。特别在中午饭后静坐养神20分钟,能壮阳,简单忆想,手放置在肚脐下三寸,面带微笑,舌尖轻轻顶住上腔。
适度运动:中医倡导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脏腑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中药调理: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使用中药进行调理。中药可以用调理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特别是更年期男女,时热时冷等症状,更需要及时调理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滋养阴血,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阴阳失衡和气血不足,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经典病例
患者信息:
姓名:李先生,年龄:45岁,性别:男性。
主要症状:疲劳、失眠、身体失衡。
病史:
李先生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忙于工作,工作压力大,常常加班到深夜。饮食方面,他倾向于快餐、高糖、高盐食品,缺乏运动,长期坐在电脑前导致体重增加。由于忽视健康,导致身体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
治疗方案:
调整饮食习惯
提倡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的摄入,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增加体力活动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鼓励患者尝试休闲运动,如瑜伽或太极,以放松身心。
争取中午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老中医传授的调养身心的方法。加上中午饭后闭眼,面带微笑舌尖顶在口内上腔,两手轻放在一起,放在肚脐下三只宽中间,男左手背在下面,右手心放在左心上面。但女人相反用右手背放在下面,用左手心放在右手心上,这时休息二十分钟自然呼吸放松,能达到养心壮阳气的作用。
睡眠调节
确保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8小时,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可以尝试冥想或深呼吸练习来放松自己,帮助入睡。
心理调节
鼓励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和冥想。
建议他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内心感受,减轻心理压力。

 


医生介绍
郑良好资深中医师 – 综合内科
出生中医世家,师从名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
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类风湿病、心脏疾病、痛风、失眠、疲劳综合征、不孕不育、男科、妇科疾病、男女更年期及糖尿病、高低血压、中医治未病、调养阴阳等。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郑良好资深中医师


结语
以上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仅为一般参考,具体的调养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的建议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确定。在调养身体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健康目标的实现。
总之言之,中医调养身体强调阴阳平衡,心情愉快,饮食起居正常,百病具无。(素向举病论篇第三十几)百病生于气,因怒则气上升,有高血压,就会使病情又有复发的可能。注重个体化和综合性。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定制个性化的调养方案,以达到维持身体健康、防病强身的效果。通过中医调养,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病,实现身心健康。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best use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you can go to our Privacy Policy  ,  Cookies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