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反复扰,中医视角话调养,祛湿小妙法三加一是关键!

Last updated: 19 May 2025  |  35 Views  | 

谷雨节气反复扰,中医视角话调养,祛湿小妙法三加一是关键!

小编导读
今年5月的泰国曼谷闷热伴随着长期的降雨,小伙伴们是不是早上起床后会浑身乏力,定了闹钟也还想继续睡下去,身体软绵绵的,午休后起不来。墙壁上,走廊的扶梯上都附有一层水膜,地板也不干。这些都是“湿气”过重导致的,或者湿热多雨的不同气候。今天,华侨中医院宋先念中医师就从中医的视角出发,聊聊如何在这段季节调养身体,减少湿气的困扰。


中医对湿的认识
湿气是风寒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是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常识。中医认为湿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之邪为病,多由气候潮湿、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说明体内长期有湿气,会出现感冒、过敏、头痛或腹泻等。
“湿”从何来?
外湿和内湿即有区别又有联系,湿邪外袭易伤脾,脾失健运又滋生内湿;内湿素盛之体,易感受外湿而发病。外湿致病,重在驱邪;内湿致病,重在健运脾胃。湿邪还会与热邪、寒邪、风邪、暑邪相兼为病。
今天中医教大家“湿气”调理,帮助祛湿健脾好身体
祛湿小妙法三加一的表现及中医调理
(一是)湿气与其他致病因素同时存在。
湿邪为病,病势多缠绵,容易阻滯气机、困遏清阳,故多为寒湿之证,但湿郁则易于化热,而成湿热之证。此外,湿还可与风、署等邪合并为病,而为风湿、暑湿、水湿、痰湿、湿毒等证。这使得中医需要时刻分析,所治疗的湿气是否已经转化为其他致病因素。此外,体内形成的湿气是一个治疗起来比较缓慢的因素,导致不少患者治疗时间不足,在完成治疗之前就放弃治疗了。
(二是)湿气与饮食有关。
在中医看来,这在治疗过程中是较难管理的。因为饮食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并且与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导致我们经常会遇到容易产生湿气的食物。例如油炸糕、冰淇淋、冰奶茶、冰块及高热量食物几乎难以避免。如果正在治疗湿气问题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可能就不会有问题,但对食物限制难以控制饮食的病例来说可能也会成为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困扰的因素之一。
(三是)身体若湿气过重,会引发多种不适或疾病。
湿气重对人体可能同时影响多个系统并引发问题。
· 常表现
脾胃湿、排便困难、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肥胖等。此外,还会影响其他症状和疾病。例如皮肤瘙痒、排尿困难、高血脂、糖尿病、或者月经紊乱等。中医认为,湿气是导致患者体内各种疾病相互交错发生的关键因素。需要尽快治疗和调理以免未来出现更多由湿气引发的并发症。
(四是) 湿气易伤阳气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过敏等免疫问题以及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废物排出也会主管营养吸收和消化。体内湿气重,如果发现自己有并发症,反而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如果阳气受损,机制混乱,最终使得许多慢性病成为难以治愈,恢复和维护将相当大的困难。
中医提醒大家留意身体发出的各种预警信号,观察自己是否有过多的湿气积聚。
例如观察舌苔厚腻、全身乏力、身体酸重、大便稀黏或带有粘液,出现白带异常等。
注意事项
以上,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体湿气重不重的警示信号。例如,舌头上是否有一层有厚厚的舌苔、全身是否感觉浑身酸痛感、大便溏稀有黏液,白带出现等症状,因为如果已经出现这种情况或有相关症状,这可能是身体已提醒我们健康问题的预警信号,我们必须尽快早期预防,爱自己。
医生介绍
毕业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专业本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脾胃科) 专业硕士研究生。(拥有10年临床中医治疗经验)。
【擅长】
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慢性胃食管肠炎、功能性胃肠病、胃肠溃疡、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慢性 (便秘腹泻)、肝胆胰脾疾病(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肥胖症、咳嗽(胃反流)、咽喉病变、各种口腔疾病、过敏性鼻炎、小儿消化道疾病、精神病变。
【出诊安排】 
2楼/207房间消化科门诊 :周一 、周二、周三、周四、周六、周日 
08:00 - 16:00 出诊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宋先念  中医师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best use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you can go to our Privacy Policy  ,  Cookies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