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静雯中医师讲解面瘫的不同病程阶段

Last updated: 24 Nov 2023  |  303 Views  | 

贾静雯中医师讲解面瘫的不同病程阶段

小编导读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影响所有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该病通常由感染或受伤导致面部神经功能丧失,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推测可能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该病毒会导致面部神经受到压迫,血流受阻,最终引起面神经发炎和退化。
从中医角度来看,面瘫的病因主要与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在中医诊断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风寒外袭证、风热侵袭证、风痰阻络证、气血不足证、气虚血瘀证等。

病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急性期: 发病1周以内。
·恢复期: 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6个月以上。
病因病机
患者往往有劳累过度的病史,身体虚弱,当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筋脉失养,面部肌肉的功能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放松和收缩,从而引发口眼歪斜诸症。
辨证论治
风寒外袭证:常见于早期,有受风寒病史、舌苔薄白、苔色薄白、脉浮紧等。
风热侵袭证:常见于早期,伴有感冒、发热、病毒感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风痰阻络证:常见于早期,表现为面部抽搐、麻木、头晕而重、胸闷、舌胖大、苔白腻、脉紧滑等。
气血不足证:见于恢复期或长期患病者,常伴有头晕、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舌淡白、脉细等症状。
气虚血瘀证:见于面瘫晚期,表现为面部肌肉痉挛、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涩等症状。
治疗原则
以祛风通络,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为主。
根据疾病的阶段:
急性期: 祛风邪,疏通经络。
恢复期:活血化瘀,补益脾胃。
后遗症期: 滋补肝肾、息风解痉。
根据辩证分型:
风寒外袭证: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侵袭证: 使用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疏通经络。
气血不足证: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通经络。


病例讨论
患者为女性,年龄29岁,首次就诊于2019年1月4日。
主诉:右侧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全2周。
现病史:2周前患者出现感冒症状,但未来就医,后来,在吹风扇时,患者感觉右侧耳后部疼痛,随后发现右侧口角歪斜,右眼闭合不全,喝水时,水从右口角流出,伴有右侧脸部麻木,听力下降,味觉障碍。经过西医就诊,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口服药一个疗程(具体不详)后,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
患者的耳部周围无水泡、无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无头部外伤史、四肢无力、语言障碍。
症状:右侧口角歪斜,右眼闭合不全,有时流泪,右额头和右鼻唇沟消失。喝水时有漏水,患者感觉右侧脸部麻木,右耳较敏感,怕热,口干喜冷水,神疲乏力,纳可,二便调,情志焦虑,夜寐欠佳,入睡困难,半夜易醒,舌红,苔薄黄,脉紧数。
既往史:否认。
中医诊断:面瘫(风热袭络证)
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痹
治疗原则: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选穴:合谷、风池、曲池、翳风、牵正、太阳、阳白、丝竹空、攒竹、颊车、四白、下关、地仓、迎香、承浆、水沟、印堂。
2019年1月11日
经过3次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右侧面部肌肉活动较灵活,眼睛闭合改善,右脸麻木减轻,额头和鼻唇沟加深,右口角歪斜改善,味觉改善。有时患者自觉耳胀,神疲乏力,夜寐尚可,有时半夜易醒,舌红苔薄,脉弦滑。
2019年1月19日
经过治疗后6次,右侧面部肌肉活动基本正常,右眼完全闭合,额头和鼻唇沟比以前更深,右口角稍有歪斜,味觉尚可,右耳听力尚可,每天睡眠时间为6-7小时,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病例分析
由于患者曾有感冒,而有面部受风邪病史,右耳部疼痛,怕热,口干喜冷水,舌红,苔薄黄,脉紧数。因此,患者属于风热侵袭证的范围,治疗以祛风清热,疏通经络为主,有助于促使受阻的气血通畅,改善面部韧带,肌肉的功能。
针灸的主要穴位沿着面部分为三条线:印堂、水沟、承浆位于面部的正中线。阳白、地仓位于面部旁线。太阳、下关、颊车位于面部侧面线。同时选取合谷穴(阳明经之原穴)为治疗面口疾病的要穴,风池穴以祛风通络,丝竹空穴和攒竹穴能助于眼睛闭合,止泪。牵正穴是治疗面瘫的另一个要穴,具有祛风清热,疏通经络的功效。

预防
·避免受风邪,可佩戴口罩或眼镜。
·注意休息,避免辛辣食物。
·调畅情志,保持心理平衡。
·应进行面部功能性锻炼,注意面部保暖。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贾静雯中医师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best use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you can go to our Privacy Policy  ,  Cookies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