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31 Aug 2021 | 746 Views |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我国唐朝编撰的《唐新本草》,据今已有近1350年的历史,比西方早了800多年。
《新修本草》出现在唐朝并不奇怪,这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就客观条件而言,一是唐朝以前治病的主要参考书籍为《本草经集注》,这是由南北朝陶弘景根据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编著的,距离唐朝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加上战争流徙传抄有误等,此时需要一本新的药籍。二是唐朝疆域统一广阔,南北民族融合,日本、朝鲜、印度特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药品,也需要一部权威药典加以规范。从主观条件来说,唐朝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多位名医在世,具备了编制国家药典的能力、实力、经验以及相应的专业人才,这就为诞生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创造了条件。
唐高宗(李治)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了一批人来编撰《唐新本草》。据《新唐书·艺文志》,这批人共有23人,是一个庞大的编撰队伍,一半以上的人都具有医学背景,包括尚药奉御许孝崇、胡子彖、蒋季璋,尚药局直长蔺复珪、许弘直,侍御医巢孝俭,太子药藏监蒋季瑜、吴嗣宗,承蒋义方,太医令蒋季琬、许弘,丞蒋茂昌,太常丞吕才、贾文通。
另外一批人则有点滥竽充数的嫌疑了:他们是王公贵族英国公李勣,高级官员太尉长孙无忌,临时出任“检校中书令”之职的许敬宗——他的本职是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孔志约;太史令李淳风,潞王府参军吴师哲,礼部主事颜仁楚。苏敬虽官职为右监门府长史,但其出身医家,本人也是医生,不算冒牌。但不知何故,这本书在这里漏掉了一个被后人称为“药王”的人,他就是658年加入编撰队伍的孙思邈(成书后被唐高宗授予尚药承务郎)等。
--以上文章选自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