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23 Apr 2021 | 621 Views |
“湿”是什么?在新华词典里,指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反,比如潮湿、湿润、湿漉漉;同时也是中医学名词,如湿气、湿邪和湿泻。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所谓“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咱们先看看人体湿气重会出现哪些不舒服的症状,如容易疲劳、困倦懒动,食欲减退,口中粘腻,甚至是大便粘腻不成形等……中医学认为,湿气分外湿和内湿,顾名思义,外湿是因为外界环境潮湿而造成,如《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部。这是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因此,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做到空气流通、清爽、干燥。
什么是内湿?从人体内部环境看,本来热的时候人体要出汗,可现代人多数时间在空调房,不出汗,会导致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湿”无法排出体外,会引起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损伤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湿气在脾和胃,那么就会胃口差、肚子常有胀气感;湿气在肝胆,口干、口苦或者肋间常有胀痛;湿气在心肺,胸闷、咳嗽、痰清稀;湿气在皮肤,手掌、脚掌长水泡,下肢有湿疹;湿气在肠道,大便稀而粘马桶,如果同时伴有胃寒发冷、脉濡迟、舌苔腻,精神萎靡,属于湿寒困脾;反之,怕热、脉滑数、舌苔厚腻、精神烦躁、属于热湿。
居家过日子,平时如何防“湿”于未然呢?首先要改变几个让体内湿气加重的坏习惯。
睡眠不足: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可导致脾虚的症状。早睡早起自然是最好的,习惯熬夜的人最好9-11点睡觉,即便睡不着也不要玩手机,逐渐养成早睡的习惯。
口味太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喜欢生冷:生冷食物,如冷饮、雪糕、凉性蔬果等,吃得太多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泰国大部分时候天气是热的,虽然热,也尽量不要冰饮、奶茶不离杯。
爱喝酒: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小酒怡情,大酒可就伤身了。
不爱运动: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出出汗,加速“排湿”。
久坐不动:现代人特别会享福,能坐着绝对不立着,可这根本没什么好处。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虽然人体自身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由于各种原因水分会在人体内滞留从而形成湿气,体内湿气过多会就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要如何“疏”湿?日常养生、饮食应该注意什么?谈起祛湿食谱,你是不是立马想到薏米红豆汤、红糖姜茶?可是这种“日久见人心”的慢速疗法,想说“祛湿,爱你不简单”。薏米红豆汤不是人人都适用的,比如高尿酸、高血糖的人群不可长期服用,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普通红豆和药用赤小豆,甚至熬薏米红豆汤时还加大米,这样吃是起不到任何祛湿作用的。爱喝红糖姜茶的人也要注意,姜茶可以起到驱寒祛湿、养胃健脾等作用,但容易提升体内虚火,阴虚内热者、消化不良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总而言之,祛湿要想根治还需对症下药,寒湿、湿热、暑湿、风湿所用祛湿方法有不同偏重,如果您分不清自己属于哪种体质,祛湿该选用哪种办法最有效,最好找靠谱的中医进行调理,服用安全有效的中药。
除了服用中药, 华侨中医院内科中医师陈瑞银介绍说,拔罐、艾灸疗法也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祛湿、开郁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能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对祛除湿邪很有疗效。另外,丰隆穴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也具有较好的祛湿作用,平时可常灸。如想详细了解有关祛湿的中医治疗知识,请关注华侨中医院微信号:huaqiaochinese |
13 Nov 2021
15 Nov 2021
29 Sep 2021
29 Sep 2021